枞阳镇人大:创新打造“枞川听声”品牌,架起民意“连心桥”
近年来,枞阳镇人大紧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建强阵地、规范管理、深化运用”为抓手,创新打造“枞川听声”特色品牌,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提质增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民主活力。
高标准建设,打造履职“主阵地”。按照“县内领先、市内一流”目标,投入专项资金对新华、旗山两个联络站进行迭代升级。新建100平方米标准化场地,设置“一室两厅一长廊”功能区,配备智慧人大系统和LED互动屏,合理布局接待区、学习区、展示区、议事区,将进站活动、视察调研、代表述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纳入活动剪影大板块,实现代表信息、组织架构、履职风采、制度管理全流程展示。联络站的建设,彰显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枞阳镇人大特色,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高效交流平台,成为代表履职的坚实“主阵地”。
规范化管理,织密制度“保障网”。创新打造“1+2+3”“枞川听声”工作机制,即制定1项《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利用2个代表联络站为载体,配套完善接待选民、建议办理、述职评议等3项核心制度。按照区域就近原则将全镇180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到新华、旗山两个代表联络站,每月22日开展“枞川听声”主题接待活动,代表们将“听”的内容一一收入“囊中”,分类整理,形成详实的民意清单;将群众之“声”传递出去,通过人大渠道,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枞阳镇人大通过“固定接待日+下访走访+调研视察+座谈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意,建立建议分级办理督办机制,织密了制度“保障网”。2024年以来通过多渠道共收集并转办各类建议意见30余件,跟踪督办率达100%。
实效化运行,激活治理“新动能”。创新开展“四步工作法”:即代表进站前走访调研摸实情,接待中分类梳理建台账,办理时部门联动抓落实,办结后满意度测评促提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下访走访”活动,推动完成3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2个居民“口袋公园”建设。结合上级人大工作安排,通过“专题视察调研+代表建议”,该镇1所新建小学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招生开学,另1所小学已经开工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如期开学,人大代表的建议切切实实反映了民意,解决了城区小学学位制约难题。通过“代表议事座谈”,协调解决1个无物业小区自治管理运营,推动4个小区打造“红色驿站”,帮助解决民生事项20余件,为基层治理注入民主活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枞川听声”品牌的创建,不仅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让基层治理充满“新动能”。下一步,枞阳镇人大将持续深化品牌内涵建设,推动联络站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贡献基层人大力量。(陶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