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洲乡:织密护苗“安全网”,共筑防溺“安全墙”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关乎乡村的未来与希望。老洲乡人大始终将防溺水工作摆在民生监督的突出位置,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度融入乡党委、政府部署的防溺水工作中,以“宣传员”“排查员”“监督员”的多重身份,用脚步丈量安全防线,用行动诠释代表担当,全力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一、广铺宣传网,敲响安全“长鸣钟”
“防溺水,要从思想上筑牢防线。”这是老洲乡人大代表们的共识。代表们发挥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宣传体系。
线下“声”入人心。老洲乡人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利用悬挂防溺水标语横幅、发放防溺水知识宣传单、宣传车、广播循环播放防溺水知识、微信群、朋友圈转发防溺水安全知识等方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宣传全覆盖。
线上“网”聚合力。代表们活跃在各村的微信群里,转发防溺水警示教育片、儿童自救小动画,分享身边的真实案例;有的代表还主动联系学校,分析野泳风险,反复强调“四不”原则,让家长们绷紧监护之弦。
二、细查风险点,筑牢水域“防护栏”
老洲乡河网密布,池塘沟渠星罗棋布,防溺水排查容不得半点马虎。乡人大组织代表与乡民政办、农技中心、村网格员组成联合排查队,对全乡水域开展 “拉网式” 隐患排查。
强化防溺水安全监督。开展防溺水专项监督检查,组织人大代表们深入各村重点沟渠、河流等地细致督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检查指导各村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监督在重点时间段和重点地段防溺水网格员的在班在岗情况,筑牢防溺水安全防控网。
强化防溺水设施排查。代表们不仅“看水面”,更注重“查设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代表们推动各村在重点水域规范设置“四个一”救援物资:醒目的警示标志标明危险区域,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整齐挂在岸边专用挂钩上。有代表提议:“这些设备要定期检查,让它们在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如今,各村已形成每周检查救援设施的制度,确保随时可用。
三、严抓监督关,拧紧责任“螺丝钉”
“防溺水不是一阵风,必须靠制度管长远。”老洲乡人大将监督贯穿防溺水工作全过程,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代表们通过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座谈询问等方式,跟踪了解工作进展。
聚焦设施“回头看”。重点查看前期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救援设施的维护情况,如警示牌是否完好、救生设备是否齐全且能正常使用、防护设施是否有效,推动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
防护机制“长效化”。在乡人大的推动下,完善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联系包保机制,构建“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特殊群体结对包保”的三级责任网络,确保危险水域与重点人群包保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溺水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救援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守护生命,步履不停。老洲乡人大将继续聚焦防溺水工作,组织代表们持续发力,用更密的宣传、更细的排查、更严的监督,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让每个家庭都能安心迎接每一个平安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