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打造民主法治大舞台
——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上)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规范化建设、特色化打造、实效化运行”为目标,扎实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大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初步建设目标已完成,基本达到了有统一标识的固定场所、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有专业资深的顾问团队、有明确具体的工作制度、有简易可执行的操作流程“五有”规范化标准。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作用朝着常态化、见成效的方向迈进,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作用日益显现。
“为保障联系点工作正常开展,使联系点较好发挥‘建言站、直通车、宣传台’作用,我们明确要求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举措和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重要措施。”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两级人大及各联系点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形成了“小小联系点,民主大舞台”的共识,立足铜陵实际,确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五有”目标,着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铜陵样板”。
为把联系点“五有”规范化建设目标落到实处,市人大常委会结合铜陵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主要负责人由联系点单位或组织的负责人担任,负责联系点重大事项统筹、研究。每个联系点配备1-2名联络员,承担联系点日常具体工作,负责在收到立法规划计划、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材料后,及时组织座谈调研,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反馈。为了更好保障征求意见的质量和效果,联系点从本地、本单位以及相关行业、领域中聘请能力强、对社会事业热心的人士担任立法信息员,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信息员队伍,既确保了联系点工作顺利开展,也提升了立法信息采集质量。
为提升联系点建设水平,规范联系点运行,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出台《关于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意见》,明确联系点建设提升基本方向和要求,确定工作内容和活动规范以及两级人大的工作指导、提供基本保障等要求。为更好贯彻落实该意见,2023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出台《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指南》,对联系点组织体系、阵地建设、工作流程、台账资料等作出较为翔实的规定和要求,为联系点提标升质提供标准、打下基础。
2022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就联系点建设进行部署和安排。法工委按照《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指南》的标准和要求,先期选择惠泉社区和铜陵学院法学院作为试点,着力提升联系点“硬件”设施水平,同时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软件”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在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基础上,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规范化试点建设工作成果。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尚处于开局起步初期。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作为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形成铜陵特色实践的重要方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不同联系点特点,法工委指导帮助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主动参与联系点开展的重要活动,督促县、区人大常委会协调解决联系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及时向联系点发送法规草案文本、立法说明、背景资料等立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不定期向联系点推送外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好的实践做法和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根据法规审议进程,安排邀请立法联系点有关人员参与立法调研、法规审议、立法听证、执法检查、立法后评估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为联系点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落实联系点开展立法意见征集活动经费补助使用办法,以便联系点更好开展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