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十六届四次
建议编号: 1
标题: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正文:

 


案  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振兴”“衔接”的内涵要求,加快推进工作体系、帮扶机制、扶贫产业、区域空间、政策资源的有效衔接,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实现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案  据: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一切为了脱贫攻坚,满足脱贫攻坚一切需要“两个一切”决战推进,做到人力、精力、物力、财力全面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经过持续攻坚,现行标准下7.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出列,区域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全面脱贫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接续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两者深度融合、互补共进,我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应大力推动,率先突破,走在全省前列,当好全省示范。目前,从一线实践来看,虽然在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厘清。

一是思想认识深度不够。部分干部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如何协同推进没有明确思路,没有做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个别村干部和农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的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上热下冷”,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

二是农村发展后劲乏力。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主要以贫困户为对象进行投入,如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精准的帮扶政策,准确高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和增收问题。个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产生隔阂、原有村组内部的利益平衡被打破、互助共济的传统受到冲击,乡村内部集体动员、集体行动能力有所削弱,“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对于贫困村而言,由于生产条件和发展能力的改善仍在进行之中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脱离外部帮扶资源之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

三是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协调推进的系统性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衔接度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比如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为主要项目的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致贫、返贫等隐患始终存在。

四是农村科技人才短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普遍存在“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而当今农村“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少之又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村支两委的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年轻后备干部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  

五是产业发展粗放滞后。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农业效益低、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很多农副产品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同时产品加工还不成规模,难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目前本身扶贫产业发展程度不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还在提升过程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仍然较弱。同时,农村土地用地难、流转难,农村劳动力用工难制约农业产业发展。

六是资源要素保障有限。目前,涉农资金投入不充分、不均衡,稳定增长机制尚不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没有渠道,缺乏后续流动资金,大部分合作社、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期限偏短,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需求。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耕地撂荒、农房闲置、林地微利流转问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条件虽好,却难以实现。

方  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新要求,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紧扣有效衔接,找准契合点,畅通衔接渠道,打好组合拳,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多层次、多领域有效衔接,实现互促共进、平稳转型、深度融合。

一、要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衔接。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摆脱贫困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目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效,也决定了贫困人口脱贫之后能否持续增收致富。坚持立足实际,聚焦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统筹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脱贫质量巩固的提升期与“十四五”同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同谋划布局,统筹推进。在此期间扶贫资金投入不减,聚焦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狠抓就业、产业和消费扶贫。继续派驻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保证力量不减弱,驻村时间不减少。

二、要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内容相衔接

一是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扶贫品牌提升工程。突出重点、扶强扶优、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思路,推动“六大万千工程”提标扩面,以大力发展枞阳白茶、枞阳黑猪、枞阳媒鸭、枞阳萝卜、优质糯稻、水产养殖与加工等特色产业为抓手,着力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农业企业知名品牌,制定品牌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品牌监管和保护。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大公益岗位设置力度,优先安排农村居民就地就业。进一步推动就业补贴政策落实落细,加大补贴力度,兑现吸纳就业企业的补贴,规范公益岗位开发管理和岗位待遇。抓好扶贫产品的认定,发挥好扶贫产品的带贫、益贫效应;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和中国社会扶贫网“三专一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经营品种,确保产品质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热潮;打造特色品牌,落实优先采购政策,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完善激励机制,推进消费扶贫工作。

二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升级。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相衔接。

一是建立要素衔接机制。逐步建立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等五个方面统筹推进运行的体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深入推进抓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双促”,强化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专项投入有机衔接。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和新整合的涉农资金,统筹用于乡村振兴,确保各级财政对乡村振兴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依托脱贫攻坚较为成熟的评价机制,按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不同阶段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

二是健全工作衔接机制。在脱贫攻坚巩固期,认真分析和严控各类隐患和风险,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下一步整体提升融入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认真分析巩固过渡期和提升融入期的重点和关键,协同相关行业部门,做好专项和行业规划,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要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就业扶贫等有机嵌入乡镇振兴规划中。持续实施的扶贫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

三是探索政策衔接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统筹研究,分类确定政策内容增减与时效的变化。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内化为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长效性转变。实现受益主体由“特惠”到“普惠”转变,后续贫困对象由“积脱”(积累脱贫)到“即脱”(即时脱贫)转变,扶贫方式由“输血”到“造血”转变。

四是健全防范风险机制。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宽,工作量大,资金使用多,项目分布广,利益平衡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各种风险也蕴含其中。要将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共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建立市场风险防控预警机制,狠抓政策落实,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健全机制,规范流程,化解扶贫领域信访舆情风险。



领衔人: 陈来娣
主办单位: 市扶贫开发局 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结果: 陈来娣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16-4-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你们的建议切中了当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所提建议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局党组高度重视,将建议内容纳入编制《铜陵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将建议办理与谋划制定《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相结合,通盘考虑,充分吸纳,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4月2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一、关于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衔接     我们在《中共铜陵市委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章节中明确提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根据县(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铜官区为先行示范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为正常推进区。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关于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内容相衔接     (一)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抓好产业发展。继续围绕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虾)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对原有实施主体进行全面审核,15家主体通过考核,新增1家花卉苗木、1家白茶、2家秸秆综合利用“万千工程”项目实施主体。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确保今年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以上。在专项资金使用上,推动产业发展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促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截至目前,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57万元(枞阳县 3503 万元、郊区 754 万元)及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310万元(枞阳县9306万元、郊区2004万元),县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931万元(枞阳县4410万元、郊区1521万元),均已匹配到项目,共批复项目76个,其中产业项目47个,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到59.2。指导推动县区打捆使用专项资金,谋划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2个,示范带动相关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工作,260家企业通过新一轮市级龙头企业认定,比上一轮增加22家。二是抓好稳岗就业。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落实帮扶责任,一手抓劳务输出,一手抓就近就地就业,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人员力量,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务工地点、务工状态、联系方式等信息,每周进行调度,动态更新数据,确保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持续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1851人、边缘人口务工就业1052人,其中省外29770人、省内县外10247人、县内12886人。一季度我市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数占去年底的100.47,位居全省第2位。三是抓好消费帮扶。持续推深做实消费扶贫“五销”模式,扎实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申报并通过国务院扶贫办发布78个经营主体199个扶贫产品,建设消费扶贫专馆9个,专区15个,2021年以来各专馆专区销售扶贫产品940多万元。实施2021年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程,发挥“白荡湖大闸蟹”“浮山荞麦茶”“高生源蜂蜜”等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扩大“小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范围,加大对蟹之都、铜草花等龙头电商企业扶持力度,推动铜官数谷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1-4月份,全市上行农村产品网销额2.4亿元,同比增长58。力争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0,上行农村产品网销额增长35。     (二)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升级。落实“五抓”(抓规划、抓建设、抓服务、抓治理、抓好投入保障)要求,协调推动交通、水利等部门继续加大江北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一是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安排上向枞阳县倾斜,全市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43公里,其中枞阳县27公里,占63;全市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08公里,其中枞阳县135公里,占65;全市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5公里,其中枞阳县101公里,占75;在资金补助上向脱贫地区倾斜,市级财政适当提高对枞阳县及郊区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奖补资金比例。支持县区谋划实施一批“产业路”“旅游路”,更好支撑乡村产业发展。2021年市、县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6376万元用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设旅游路、产业路9条,全长27.316公里。二是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枞阳县梅花灌区、马鞍山水库灌区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谋划推动枞阳县后山片灌区工程。加快完成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万亩圩口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力推进枞阳县沿江易涝区泵站圩内配套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完成现有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谋划推动长江洲滩圩垸整治及居民迁建工程。三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全市36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全市农村改厕任务共11528户,省、市、县区财政共安排农村改厕资金2305.6万元,项目奖补2000元/户;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资金安排400万元/村,省、市、县区财政共安排建设资金9600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改厕1170户,竣工比例10.1。     三、关于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相衔接     (一)建立要素衔接机制。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过渡衔接,在市乡村振兴局机构正式成立后,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等五个专项组,分别由市领导任组长。二是压实“抓乡促村”责任机制。将换届重难点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作为乡镇党委抓农村党建重点任务,逐村制定整顿方案,“一村一策”开展整改整顿。先后两批共摸排换届重难点村和软弱涣散村36个。做好村两委换届准备工作,指导各县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能否实现“一肩挑”、换届“红黄”重点村“三个清单”,坚持“双好双强”标准,拓宽渠道招引人才、优化“两委”班子结构。重点关注目前村党组织书记仍由乡镇下派干部兼任的35个村,以此次村两委换届契机配齐配强。三是完善驻村帮扶队伍机制。继续坚持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相对后进村选派,每个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和2名工作人员,把好人选的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及身体健康条件关,选优配强我市第八批选派干部。根据省安排,我市有乡村振兴重点村8个、后进村10个、贫困村65个,共计82个村(其中郊区老洲镇裕丰村既是重点村也是贫困村)。四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积极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5月中旬,会同人行铜陵市中心支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铜陵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重点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和经营主体,在枞阳县试点乡村振兴基金,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五是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在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二)健全工作衔接机制。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分类建立动态监测台账,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主动发现、主动介入,及时采取强力措施,积极开展救助帮扶。截至目前,动态识别脱贫不稳定户848户2568人,边缘易致贫户922户2934人。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积极与民政、教育、医保、残联、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开展数据对比,精确查找返贫致贫风险点,督促基层进行现场核实,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动态清零。二是统筹安排编制相关规划。加强与市相关部门对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内容纳入全市“十四五”农业现代化、民营经济、旅游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文化发展、卫生与健康、民政、养老服务等专项规划,并在重点项目布局、政策资金安排上向脱贫地区倾斜。     (三)探索政策衔接机制。按照“稳定一批、衔接一批、创设一批”的思路,根据上级统一安排部署,不搞层层加码,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进行优化完善,做好政策衔接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针对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的医疗保障、就业帮扶、民政、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等有效衔接政策,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坚持新文件不发老政策不废,确保有序衔接到位。     (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认真落实“五防”机制,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带动断链风险、失业风险、家庭变故风险等五大风险,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五防”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常态化督导、常态化提醒约谈的重点内容,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问题突出的进行通报、约谈和问责。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人大依法监督下,紧扣“一个主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三大任务”(一是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二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三是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倾力打造巩固拓展示范区、有效衔接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感谢你们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乡村振兴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铜陵市扶贫开发局;铜陵市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市水利局;枞阳县政府;郊区政府     办复类别:A     联系人:周桃福     联系电话:0562-5886035                             2021年5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