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十六届三次
建议编号: 7
标题: 关于在郊区新建一所省示范高中的建议
正文:

    一、郊区教育现状

    铜陵市郊区现有人口近25万,区域面积650余平方公里,现辖一乡五镇,两个办事处和一个区直管社区,下辖62个行政村,14个社区,3个居委会。

    辖区现有中小学60所,其中市管完全中学3所(二十中、二十一中、周潭中学),区管初级中学6所,小学51所(含教学点9个),在校中小学生14357人,其中高中生1494人。另有各类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数4380人。辖区现有教职工1943人,其中市管完中342人,区属义务教育阶段1078人,幼儿园523人。

    二、在郊区建设省示范高中的必要性

    1.现有高中的教育水平与群众期待有一定差距。铜陵市目前所辖三区一县中,铜官区作为主城区有省示范铜陵市一中、三中,义安区有铜陵中学,枞阳县有浮山中学、枞阳中学、会宫中学。而区划之后地跨长江两岸、贯穿皖江四市的新郊区,却没有一所省示范高中。坐落在郊区现有的三所高中都是完全中学,初、高中没有剥离,并且这三所高中与我市其它三区县相比(含市级示范高中和普高),无论是学校规模、师资水平,还是办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全区25万人民迫切希望郊区内有一所优质省示范高中,以满足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期盼。

    2.优质高中空白客观上导致中小学生源大量流失。区划调整后,划转三镇共有学校45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小学40所,在校初中和小学生9676人,占郊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0%以上。乡村社会特有的发展形态造成了留守儿童居多或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学业的客观现实。加上三镇划转后,枞阳县管省示范高中逐步缩小在三镇的招生规模,且三年过渡期后将停招。而市区的省示范高中教育模式和对家校共建的要求与枞阳学校差异明显,农村家庭的优秀学子较难适应,取得的成绩与期望值相差甚远。这就造成了,三镇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顺利就读枞阳县的省示范高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把孩子送到枞阳县公办或私立学校就读,这既加重了当地百姓教育负担,也导致了三镇小学尤其是初中学校生源的大量流失,极不利于郊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

    3.郊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一所省示范高中。铜陵市是全国均衡教育发展的先行者和样板市。多年来,我市上下同心,努力拼搏,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声誉。小学、初中和高中是一脉相承的教育,当前郊区又面临2021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紧迫任务。再加上长江两岸社会及教育融合发展需要,在郊区新建一所优质高中——省示范高中,不仅能满足郊区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能提升郊区的教育品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在郊区建设省示范高中的几条建议

    1.选址方面建议惠及铜陵长江两岸学子。区划后的郊区和市辖其他区相比,地域较广且分散,地跨长江两岸。尤其是生源占大头的江北三镇地区,距离市一中、三中、铜陵中学这些我市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省示范高中较远,为众多优秀学子的求学带来诸多不便,且市区的求学成本较高,不符合农村家庭客观条件。因此建议借助江北新区建设,在大桥北岸交通便利且人气聚集的地方选址新建一所省示范高中,这既能惠及长江两岸的铜陵学子,也能为江北新区的社会发展聚集人气。

    2.办学方面建议借助现有品牌集团化发展。新建学校的品牌树立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建议在郊区新建的省示范高中,能借助市一中、三中等现有口碑较高的名校以集团化分校的模式发展(XX中学江北校区),由名校给予发展初期师资方面的支持,发挥名校孵化器作用,孵化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

    3.管理方面建议贴合农村实际补位城区模式。江北新区附近多为当地农村学子或务工子女,家庭投入到孩子学习上的精力有限。市区或枞阳县其他乡镇的学子到此就读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最大程度地吸引附近或周边的优秀学子,新校就应当按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这才符合当地区情,并与城区示范高中的管理模式形成补位。

    4.投入方面建议有效整合现有高中教育资源。新建一所能容纳2000左右学生且具有寄宿功能的学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投入项目资金的同时,有效整合郊区现有高中资源,予以撤并,形成规模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  

    为补齐郊区高中教育的短板,壮大铜陵市高中办学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建议市委市政府广泛调研,早日在郊区创建一所省示范高中,回应人民所盼。


领衔人: 左郁祯
主办单位: 市教体局
办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