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次: 十六届三次
建议编号: 6
标题: 关于铜陵地区发展中药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的建议
正文:

    案由:中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铜陵中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发展中药产业对推动铜陵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作用。据初步调查,铜陵中药产业主要分布在义安区和枞阳县,约有7000亩左右。枞阳县有3000亩左右,义安区有4000余亩。义安区主要分布在钟鸣、顺安和天门三镇。种植中药材品种有凤丹、百合、芍药、贡菊、白芷、板兰根、丹参、白芨、黄精、连翘、薰衣草等20多个。尤其是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于去年7月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引进安徽梦思康中药材有限公司落户金塔。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流转土地1300亩,现已在生态产业园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种植1200余亩名贵药材,其中百合100亩、白芨40亩、黄精30亩、玫瑰20亩、知母30亩、赤芍120亩、绿梅80亩、连翘180亩、白芷500亩、金丝皇菊60亩、薰衣草40亩、蒲公英30亩等。先后建成百合园、白芨园、赤芍园、白芷园、菊花园、玫瑰园等观赏园。特别是100亩的七彩百合园引来了城乡市民络绎不绝地前来游玩观赏。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上旬起,到6月下旬为止,七彩百合园在40多天里就接待城乡游客达3万余人,最多一天有5000多人前来观光游玩,为吹响乡村旅游进军号开了一个好头。

    实践表明,中药产业确实是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健康产业。然而,由于我市、县(区)政府对发展中药产业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一是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既没有组织机构,也没有发展规划。市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出台可操作性指导文件,有关部门很难提供指导服务。二是中药材企业在发展中得不到市政府的技术、人才、资金的帮扶,使中药材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跑科研院校求技术指导,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影响发展。三是市政府对种植中药材千亩以上的特色骨干企业,没有政策扶持、没有资金补助,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中药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安徽梦思康中药材有限公司和金塔村,村企联手合力打造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中药材、食用菌、精品果林、种植、育苗、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基地,把金塔村及周边区域建成康体、养生、旅游、度假的特色康养小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据: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伟大意义。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中药农业、工业、商业和相关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健康铜陵”,实现铜陵中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满足铜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走集养生、旅游、民宿、药膳、健身为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2.为开发利用安徽中药资源,推动中药产业升级,提高中药产业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83号),印发了《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度假村。《规划》提出,安徽省将发展中医药旅游产业,借助中药企业、名胜古迹以及温泉、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度假村。《规划》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3.我省凡是发展中药产业的市县,均制定了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标准。如亳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种植的景观化水平,制定了亳药规模种植补助方案;宣城市成立了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也出台了《宣城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规定,扶持资金为综合运用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先借后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鼓励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支持重点产业做大做强。


    建议:根据《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对我市发展提升中药产业后激勃发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职责。坚持政府市场联动。即: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在中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中药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市政府要把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各县区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攻坚计划,根据资源优势,确定骨干品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建议市政府和县区各级政府成立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条件成熟时可组建铜陵中药产业发展协会),负责中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尽快研究制定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和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最好能出台可操作性指导文件,以市场为导向,精心组织,确保铜陵中药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确定行业主管部门,组建常设机构,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中药产业发展的管理、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农业、林业、财政、药监、卫健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认真做好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普查工作。一是建议市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组成专门普查小组,对全市种植中药材农户和企业,以及中药产业新产品的研制、中药材深加工的科研攻关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将普查的结果写成专题报告,为市政府出台发展中药产业指导性文件提供数字依据。二是建议市政府把中药产业作为一项强农、富农、惠农的产业来抓。目前,就天门镇金塔村而言,梦思康中药材产业园已经成为引领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议将中药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以调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中药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扎实推进铜陵中药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建议市政府制定铜陵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中药产业扶持政策,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达到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在企业用地、资金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带动农民增收效益突出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新建中药材标准烘房的要给予补贴。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中药产业扶持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种苗筛选培育、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品研制、中药材深加工的科研攻关等。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对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合作社及收购营销大户给予贷款支持等。


领衔人: 彭玉菊
主办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
办理结果: